时间: 2025-05-23 08: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27:26
“狗鼠不食汝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狗和老鼠都不愿意吃你剩下的东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其卑鄙无耻,连动物都不屑于吃他剩下的东西,表达了对某人品行的极端鄙视。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或描述极端恶劣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极度不满或鄙视。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语言和文学表达。
同义词:卑鄙无耻、下流无赖、人面兽心 反义词:高风亮节、德高望重、光明磊落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指向极端的负面品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高尚和正直的品质。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道德品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极端鄙视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品行被视为人的重要品质。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对道德败坏行为的强烈谴责。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极端的卑鄙和无耻。它可能会让人感到厌恶和愤怒,影响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极其不道德的行为,我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不满和鄙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世间何物最卑鄙?
狗鼠不食汝余。
人心若此,天地难容。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肮脏、破败的场景,或者是某种令人作呕的声音,因为它涉及的是极端的负面形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极端负面行为来实现。
“狗鼠不食汝余”这个成语在表达极端鄙视和不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体现了社会对道德品行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魏武帝驾崩,其子文帝继位,他把武帝的宫人拉在后宫自用,整日荒淫无度。文帝因此得病,卞太后来探望,看见武帝的妃子都在侍侯文帝,觉得有违伦常,骂文帝是“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不久,文帝病故,卞太后竟没去送葬
1.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2.
【鼠】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 、 《汉书·五行志》-鼠小虫,性盗窃。 、 《说苑·善说》-鼠者,人之所薰也。 、 汉·贾谊《陈政事疏》-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 《三元里人民抗英》-逆夷各狐凭鼠伏。
【组词】
鼠窜而狼忙、 鼠牙雀角、 鼠盗蜂起、 鼠腹蜗肠、 鼠市、 鼠布、 鼠裘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5.
【汝】
(形声。从水,女声。本义:汝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出今河南,至安徽入淮,为淮河支流-汝水出宏农卢氏,还归山东入淮。
6.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