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7: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7:48:45
牵萝莫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牵着藤萝去补洞”,比喻方法不当或徒劳无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做事不得法,或者努力的方向错误,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牵萝莫补 常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不切实际、方法错误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提醒他人不要做无用功,或者在失败后自嘲。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讨论策略或方法的有效性。
同义词:
反义词:
牵萝莫补 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做事方法和效率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无效努力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牵萝莫补** 强调了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行动之前要三思而后行,避免盲目和无效的努力。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景,以及那些努力却看不到成果的时刻。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试图用错误方法解决问题的同事,他们的努力就像牵萝莫补,最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牵萝莫补,徒劳夜长,
月下独行,影随风荡。
心有所向,路在何方?
一念执着,梦回荒凉。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在夜晚牵着藤萝,试图填补一个巨大的洞,但藤萝无法固定,随风飘摇。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一种悲伤或无奈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ouring water into a sieve"(把水倒进筛子里),也是形容徒劳无功的行为。
牵萝莫补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行动之前要考虑方法的有效性。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生活智慧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沟通的深度和丰富性。
痴珠多情人,既深毁室之伤,复抱坠楼之痛!牵萝莫补,剪纸难招。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萝】
(形声。从艸,罗声。本义:植物名。指某些蔓生植物,即“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萝,莪也。蒿属。
【组词】
女萝;藤萝;茑萝;萝蓏
3.
【莫】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莫,日且冥也。 、 《广雅》-莫,夜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 《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 、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 《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 、 《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 、 《书·洪范》-星辰莫同。 、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夜月明。 、 《论语·先进》-莫春者。
【组词】
莫夜
4.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