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34:52
牵蔓: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植物的藤蔓或枝条沿着支撑物生长或攀爬的过程。字面意思是指藤蔓或枝条被牵引或拉扯,使其沿着某个方向或结构生长。
“牵蔓”一词源于汉语,由“牵”和“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牵”有牵引、拉动的意思,“蔓”指藤蔓。随着语言的发展,“牵蔓”逐渐固定为描述藤蔓生长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藤蔓常被赋予生命力顽强、不断向上的象征意义。在园林设计中,牵蔓植物常被用来装饰庭院,增添自然美感。
“牵蔓”给人以生命力旺盛、不断探索和成长的正面情感。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以及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在我家的后院,有一株牵牛花,每年夏天它的牵蔓都会覆盖整个花架,形成一片绿色的遮荫,为夏日带来一丝凉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牵蔓”:
牵蔓的思念, 在心间悄然攀爬, 缠绕成永恒的画卷。
想象一片藤蔓覆盖的古老墙壁,阳光透过藤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这样的场景带来一种宁静而古老的视觉感受。配合轻柔的古典音乐,更能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imb”或“trail”,如“The ivy climbs the wall”(常春藤爬上了墙),虽然在描述植物生长方式上相似,但“牵蔓”更强调了牵引和生长的动态过程。
通过对“牵蔓”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植物生长和比喻事物发展中的应用。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自然界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牵蔓”这一词汇,以增强我的语言表现力。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蔓】 【蔓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块根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