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9:47
牵肠债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牵扯到内心的债务”,比喻内心深处的牵挂或负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或某人的关心和担忧达到了非常深切的程度,以至于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在文学作品中,牵肠债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对亲人、朋友或未竟事业的深切关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件事情的过度担忧或责任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牵肠债 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关系。
同义词:心事重重、忧心忡忡、挂念、牵挂 反义词:心无旁骛、无忧无虑、释怀、放下
牵肠债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心理负担的形象化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深切关怀和心理负担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责任感被高度重视,因此牵肠债** 这样的词汇在描述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时尤为常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描述工作、友情等方面的责任感。
牵肠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忧虑。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过度关心而感到疲惫和压力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因为家庭问题而感到牵肠债,她的焦虑和担忧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牵肠债:
月光下,心事如牵肠债,
夜风轻拂,却拂不去心中的忧。
牵肠债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深夜的寂静和孤独的灯光,以及那些在夜深人静时仍然无法入睡,心中充满忧虑的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heavy heart" 或 "a burden on one's mi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情感负担。
牵肠债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心理负担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个人情感表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语中对情感和责任的丰富表达。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3.
【债】
(形声。从人,责声。本作“责”,“债”为后起字。本义:欠别人的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债,债负也。 、 《汉书·论贵粟疏》-于是有买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债壳子、 债赖、 债累、 债桩、 内债、 外债、 公债、 举债、 背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