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7:20
“不分轩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分高低贵贱”,用来形容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处于同等地位或具有同等价值。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平等和公正的观念。
在文学作品中,“不分轩轾”常用于描述人物或事物的平等对待,如在描述两个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两个选项或对象的同等重视或评价。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讨论平等权利或机会的问题。
“不分轩轾”源自古代**的车舆文化,“轩”和“轾”分别指高大的车和低矮的车,原意是指车的高低不分,后来引申为形容事物或人在地位、价值上的平等。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不分轩轾”体现了这种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平等和公正的社会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公平、正义的正面情感,联想到了平等对待和公正评价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评价两个相似的物品或人的能力时,可以使用“不分轩轾”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平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川与河流,不分轩轾,共绘大地之美。”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平衡的天平或对称的图案;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谐的音乐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equal footing”或“on a par with”,都表达了平等的含义。
“不分轩轾”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提供了精确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对平等和公正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但先入之言,容易见听,如果有两个人在慈禧太后心目中~,那时想起溥伦的话,关系出入就太大了。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轩】
(形声。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轩,曲輈藩车。 、 《声类》-轩,安车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 《战国策·宋策》-舍其文轩。 、 扬雄《羽猎赋》。注:“车有轓曰轩。”-俄轩冕。 、 《诗·小雅·六月》-如轾如轩。 、 《通俗文》。按,后重曰轾,前高曰轩。-后重曰轩。 、 《墨子·公输》-舍其文轩。 、 、 《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组词】
轩服、 轩朱、 轩车、 轩冕
4. 【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