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1:58
“临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靠近或面对着窗户或栏杆。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人在室内或楼阁上,倚窗或凭栏远望的情景。
“临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唐宋诗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保留其古典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临轩”常与文人雅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临轩”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窗前吟诗作画的情景,带有一种古典美和诗意。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临轩”这个词汇不常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古典风格的茶室或书房设计中,仍可以看到“临轩”这一概念的体现。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临轩望月,心随云卷云舒,诗意盎然。”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
“临轩”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对于理解*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轩】
(形声。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轩,曲輈藩车。 、 《声类》-轩,安车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而乘轩者三百人也。 、 《战国策·宋策》-舍其文轩。 、 扬雄《羽猎赋》。注:“车有轓曰轩。”-俄轩冕。 、 《诗·小雅·六月》-如轾如轩。 、 《通俗文》。按,后重曰轾,前高曰轩。-后重曰轩。 、 《墨子·公输》-舍其文轩。 、 、 《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组词】
轩服、 轩朱、 轩车、 轩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