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2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23:31
“不刊”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可刊登”或“不可发表”,通常用来形容某些内容因为其敏感性、争议性或不适宜性而不适合在媒体上发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某些观点、言论或作品因其独特性或前卫性而不被当时的主流接受或认可。
在文学领域,“不刊”可能指某些被认为过于激进或不符合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作品,因此不被出版或发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些私密或不宜公开讨论的话题。在专业领域,如新闻学或出版业,“不刊”特指那些因各种原因(如法律、道德、政策等)而被禁止发表的内容。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语境和强调点。例如,“禁刊”更侧重于法律或政策的禁止,而“不刊”则可能包含更多主观判断的成分。
“不刊”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官方文件中,指某些文件或命令不得被抄录或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广泛的“不可发表”的含义。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不刊”的内容和标准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受到限制的社会中,“不刊”可能涉及更多的政治敏感话题;而在艺术领域,它可能与创新和前卫性相关。
“不刊”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禁忌的色彩,它可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可能引起对审查制度和****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因为内容过于敏感而被禁止发表的文章,这些经历让我对“不刊”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刊”:
在那不刊的夜里, 星辰沉默,风语无声, 思想的火花,在黑暗中闪烁, 等待着黎明的第一缕光。
“不刊”可能让人联想到被封存的文件、锁着的抽屉,或是深夜中沉默的电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不刊”的丰富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unpublishable”或“censor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类似的概念,即某些内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被公开。
“不刊”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涉及语言的实际应用,还触及了文化、社会和政治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对“不刊”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力量和限制。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刊】
(形声。从刀,干声。本义:砍,砍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刊,剟也。 、 《广雅》-刊,削也。 、 《周礼·柞氏夏日至令》。注:“谓斫去次地之皮。”-刊阳木而火之。 、 《礼记·杂记》。注:“犹削也。”-刊其柄与末。 、 《书·益稷》-随山刊木。
【组词】
刊山、 刊木、 刊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