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4:50
啸傲风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风月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歌唱,形容人的生活态度超脱世俗,不受拘束。其中,“啸”指长啸,即大声歌唱;“傲”指傲视,不屑一顾;“风月”则指自然景色或诗酒风流的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啸傲风月”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或隐士的生活态度,如在山水间吟诗作画,不受世俗羁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个人生活哲学或理想生活状态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或个人生活态度。
同义词:
反义词:
“啸傲风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有关。在古代,文人常常通过吟咏山水来表达自己的超脱和自由,这种生活方式逐渐被概括为“啸傲风月”。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常常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他们通过吟诗作画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啸傲风月”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讨论中。
这个词汇给人以自由、超脱和诗意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山水间的吟咏,想到不受世俗羁绊的生活。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者,他退休后选择在山间隐居,每天吟诗作画,生活得非常自在。他的生活方式让我想到了“啸傲风月”这个词汇,感受到了一种超脱的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山间清风拂面来,
啸傲风月自在怀。
诗酒趁年华,
不问尘世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画中有一位文人坐在山石上,手持笔墨,面带微笑,似乎正在吟咏。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筝曲,如《高山流水》,来营造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e a life of leisure and pleasure”(过一种休闲和享乐的生活),但这种表达缺乏“啸傲风月”所蕴含的诗意和超脱感。
“啸傲风月”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和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深度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啸】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啸,吹声也。 、 《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 、 《礼记·内则》-不嘨不指。 、 《封氏闻见记》-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俯仰啸歌。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倚修木而啸。
【组词】
啸傲林泉、 啸吟、 啸指
2.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
3.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4.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