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4:07
词汇“啸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啸侣”字面意思是指呼唤伴侣或同伴。其中,“啸”指的是发出长而响亮的声音,如呼啸、长啸;“侣”则是指伴侣、同伴。因此,“啸侣”可以理解为通过发出声音来呼唤或寻找伴侣或同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啸侣”可能用于描述一种浪漫或诗意的场景,如诗人或侠客在山林中长啸,呼唤心爱的伴侣或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出现在文学创作或特定的历史、文化讨论中。
“啸侣”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难以考证。在古代文学中,长啸常被用作表达孤独、思念或豪情的象征,而“侣”则指伴侣或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长啸常与文人墨客、侠客英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因此,“啸侣”在某种程度上也承载了这种文化内涵,象征着对理想伴侣或同伴的追求。
“啸侣”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浪漫、诗意或孤独。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山林中的长啸,或是侠客在江湖中的呼唤,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在现代生活中,“啸侣”可能较少直接应用,但在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特定的文化活动中,该词汇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古典美或历史情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长啸侣,山川共悠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文人在山巅长啸的场景,背景是连绵的山川和皎洁的月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古风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悠远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或意境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
“啸侣”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表达的多样性和美感。
1.
【啸】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啸,吹声也。 、 《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 、 《礼记·内则》-不嘨不指。 、 《封氏闻见记》-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俯仰啸歌。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倚修木而啸。
【组词】
啸傲林泉、 啸吟、 啸指
2.
【侣】
(形声。从人,吕声。本义:伴侣,同伴) 同本义。
【引证】
曹植《洛神赋》-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 唐·韩愈《把酒》-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 、 唐·韩愈《利剑》-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 、 清·林觉民《与妻书》-以元侣悲。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告其故侣。 、 毛泽东《游泳》-携来百侣曾游。
【组词】
仙侣;僧侣、 侣俦
结为伴侣;陪伴。
【引证】
苏轼《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
【组词】
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