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22: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22:59:00
消暑:字面意思是指消除暑热,使身体感到凉爽舒适。基本含义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或避免因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感。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消暑”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炎热的夏日里寻找凉爽的方式,如“树荫下,他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自然的消暑”。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消暑”可以简单地指代吃冷饮或去游泳等行为,如“今天太热了,我们去游泳消暑吧”。 专业领域:在气象学或健康领域,“消暑”可能涉及更专业的建议,如“在高温天气中,应采取适当的消暑措施,避免中暑”。
同义词:解暑、降温、避暑 反义词:增温、取暖
细微差别:
“消暑”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和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字面意义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消暑”与夏季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例如,传统的消暑方式包括喝绿豆汤、吃西瓜、使用扇子等。这些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
“消暑”一词常常带给人清凉、舒适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夏日的树荫、凉风和冰凉的饮料,给人以愉悦和放松的情感体验。
在炎热的夏日,我常常会选择去游泳或喝冰镇饮料来消暑。这些简单的方式不仅能带来身体上的凉爽,也能让心情变得愉悦。
诗歌: 夏日的午后, 阳光炙烤着大地, 一杯冰镇柠檬水, 消暑又提神。
视觉:想象一片绿荫下的凉亭,人们坐在那里,享受着微风和清凉。 听觉:想象夏日午后,蝉鸣声中,人们轻声交谈,享受着凉爽的时光。
在不同文化中,“消暑”的方式和*俗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人们可能更多地选择去海滩或使用空调来消暑。
“消暑”一词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体现了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与夏季相关的情感和体验。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