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8:28
“消杀”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消”和“杀”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手段消除或杀死有害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害虫等。基本含义是指采取措施以减少或根除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有害的生物。
在不同语境下,“消杀”的使用有所不同:
“消杀”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消”和“杀”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现代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增加,“消杀”这一词汇在专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日常用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消杀”可能与卫生、健康、安全等概念紧密相关。例如,在疫情期间,“消杀”成为了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体现了社会对健康问题的关注。
“消杀”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洁、安全、预防等正面情感。它也可能与疾病、污染等负面情境相关联,具体取决于使用语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家庭清洁或外出时遇到需要进行消杀的情况,比如使用消毒剂清洁表面,或在外出后对衣物进行消毒。
在诗歌中,可以将“消杀”用于象征性的净化过程:
晨光中,消杀的雾气弥漫, 洗净了昨夜的尘埃与忧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杀的场景;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节奏。
在不同语言中,“消杀”可能对应不同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isinfection and extermination”,但其核心含义相似,都是指消除有害生物的措施。
通过对“消杀”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它在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理解和使用“消杀”这一词汇,对于维护健康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