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0:03
“中心藏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短语,它可能是由“中心”和“藏之”两个词组合而成的一个表达。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将某物藏在中心位置”,暗示着重要性或隐秘性。
由于“中心藏之”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深藏不露的智慧或秘密;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将重要物品或信息隐藏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由于“中心藏之”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一个临时表达。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中心藏之”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传统智慧或秘密,如古代的藏宝图或秘籍。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神秘和期待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探险和发现的过程。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将重要物品或信息隐藏在安全地方的经历,这时“中心藏之”可以用来形容这种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秘密中心藏之,静待夜深人静时,悄然绽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中心藏着一本神秘的书籍;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缓慢而神秘的旋律,让人联想到隐藏的秘密。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hidden in the center”或“kept in the heart”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中心藏之”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表达,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隐秘和重要性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增加描述的深度和多样性。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仇隙》:“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何日忘之。’”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1. 【中心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