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28
消散:指事物逐渐减少、消失或散开的过程。字面意思是指物质或能量从集中状态变为分散状态,不再集中或明显。
“消散”一词源于古汉语,由“消”和“散”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风自北来,消散云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逐渐扩大。
在东方文化中,“消散”常与自然现象(如雾、云)和情感状态(如忧愁、愤怒)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问题的解决或情绪的平复。
“消散”给人以解脱和轻松的情感反应,联想至问题解决后的宁静和心情的平静。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这样的场景:一次争吵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情绪逐渐消散,关系得以修复。
在诗歌中:“晨曦初露,雾气消散,大地披上金色的衣裳。”
在英语中,“消散”可以对应为“dissipate”或“disperse”,在不同文化中,其使用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消散”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实用性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转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