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5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50:03
词汇“啸叹”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啸”和“叹”。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啸叹”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啸叹”字面意思是指发出长而响亮的声音,同时表达深沉的感慨或悲叹。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悲伤、失望或感慨时发出的声音。
“啸”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发出长而响亮的声音;“叹”字则表示深沉的感慨或悲叹。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啸叹”这个词汇,用来形容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啸叹”常常与英雄人物或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如古代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观或人生境遇时,常常会发出啸叹,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啸叹”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深沉的悲壮感,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奈和悲愤。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生命中不可抗拒的悲剧和命运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观看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时,听到主角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发出的啸叹,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啸叹”:
在寂静的夜,我对着星空啸叹,
声音穿越了时空的界限,
在无尽的宇宙中回荡,
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对着苍茫的天空发出长而响亮的声音,背景是壮丽的自然景观。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深沉悲壮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乐章,来增强“啸叹”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il”或“lament”,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哭泣或哀悼,而“啸叹”则更侧重于声音的响亮和情感的深沉。
通过对“啸叹”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和历史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
1.
【啸】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啸,吹声也。 、 《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 、 《礼记·内则》-不嘨不指。 、 《封氏闻见记》-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俯仰啸歌。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倚修木而啸。
【组词】
啸傲林泉、 啸吟、 啸指
2.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