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1:37
“浩浩”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水势浩大、广阔无边,或者形容事物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字面意思是指水流宽广、浩瀚无垠的样子。
“浩浩”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主要用于形容水势或事物的宏***。
在文化中,“浩浩”常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如长江、黄河,这些自然元素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民族的坚韧和历史的悠久。
“浩浩”一词给人以宏大、壮丽的情感联想,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旅行中见到过浩浩的海洋,那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同时也激发了对自然界的深深敬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浩浩星空下,我独自漫步,思绪如银河般绵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浩浩的海洋或广阔的草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宏大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增强“浩浩”的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ast”或“expansive”,但这些词汇可能没有“浩浩”在中文中所蕴含的深邃和历史感。
“浩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不仅形容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历史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2.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