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0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07:20
“浩气四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宏大的气势充塞于四面八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气概宏伟,精神状态极为振奋,或者形容某种力量或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
在文学作品中,“浩气四塞”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如在描述历史人物或武侠小说中的主角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语气和表达深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的军事行动或历史的影响力。
“浩气四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气”这一概念的重视,即人的精神状态和气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宏大气势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的精神、健康和命运。因此,“浩气四塞”这个成语在文学和历史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伟大精神和影响力的人物或**。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振奋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和行动影响了无数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浩气四塞”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抗日战争中的**军民,这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浩气四塞,星辰为之动容;英雄无悔,岁月为之歌颂。”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英雄站在高山之巅,面对着广阔的天地,他的身影在风中显得格外坚定和宏大。这样的画面配上激昂的音乐,可以很好地传达“浩气四塞”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we-inspiring”或“majestic”,但这些词汇缺乏“浩气四塞”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和哲学意义。
“浩气四塞”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浩气四塞。
我们要营造~的环境。
1.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