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20:34
“气劲”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气”和“劲”两个字组成。在字面上,“气”通常指气息、气质或精神状态,而“劲”则指力量、劲头或活力。因此,“气劲”可以理解为一种由内在精神状态所激发出的力量或活力。
在不同的语境中,“气劲”的使用有所不同:
“气劲”作为一个复合词,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对“气”和“劲”的单独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逐渐结合,形成了描述内在精神与外在力量结合的概念。
在文化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哲学、医学、武术等多个领域。因此,“气劲”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深厚的意义,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动力。
“气劲”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充满活力、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它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积极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人,尽管年事已高,但他每天坚持锻炼,那份不服老的气劲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气劲”:
晨曦中,他踏着朝阳的气劲,
每一步都充满希望与力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场景,那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感就是“气劲”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鼓舞人心的音乐,如进行曲,它们都能激发人的气劲。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pirit”和“energy”的组合来表达类似的含义,如“spirited energy”。
通过对“气劲”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还体现了外在的行为动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气劲”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