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5:12
气势磅礴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气势”和“磅礴”两个词组成。其中,“气势”指的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气概,“磅礴”则形容宏大、雄伟。因此,“气势磅礴”整体上形容事物具有宏伟、雄壮的气魄和力量,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观、建筑物、艺术作品或人的行为等。
“气势磅礴”这一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气势”一词古已有之,而“磅礴”则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磅礴”,原意为广大无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形成了“气势磅礴”这一成语,用以形容事物的宏伟和力量。
在文化中,“气势磅礴”常与崇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伟大的历史相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宏伟和力量的崇尚。在社会背景中,这一词汇也常用来形容领导人的威严或重大**的影响力。
“气势磅礴”这一词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宏伟的建筑或伟大的历史时刻,激发人们对力量和美的敬畏之情。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参观故宫时感受到其气势磅礴的建筑风格,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建筑的宏伟让我深受震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川气势磅礴,云海翻涌不息,历史的巨轮在此刻凝固,见证了岁月的辉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或是宏伟的古代建筑;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交响乐的雄壮旋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jestic”或“grand”,虽然它们也能传达宏伟和壮丽的意思,但“气势磅礴”更强调力量和气魄。
“气势磅礴”这一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宏伟和力量的崇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3. 【磅】
4.
【礴】
冲击,水流撞击。
【引证】
《南齐书》-浪相礴而起千状,波独涌乎惊万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