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7:39
改历: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改变历法,即对时间的计算和记录方式进行调整。历法是人类为了社会生活需要而创立的计算时间的方法,包括年、月、日的安排。改历通常涉及对日历系统的重大修改,可能包括调整闰年规则、月份长度、甚至星期制度等。
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和历史学,“改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对时间的精确测量和记录。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相关的概念,如历法的变革,可能会在讨论历史**或科学发展时被提及。
同义词:修订历法、调整日历、更新计时系统 反义词:维持历法、保留日历、固定计时系统
“改历”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直接表达了其含义,没有复杂的词源故事。在历史上,历法的改变往往伴随着重大的社会变革或科学进步,如儒略历到格里高利历的转变。
历法的改变往往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发生,反映了人类对时间认知的进步。例如,格里高利历的推广反映了欧洲在中世纪晚期对精确时间的追求。
“改历”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转折点,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精确时间的追求。它可能激发对过去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改历”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学*历史或科学时,了解历法的改变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重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改历”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时间的河流,悄然改历, 历史的篇章,一页页翻新。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不同历法的日历页面,或者历史上重要的改历时刻的插图。听觉上,可以想象钟表的滴答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法的更新。
在不同文化中,历法的改变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例如,历史上的历法改革与农业社会的需要紧密相关,而西方历法的改变则更多与和科学发展相关。
“改历”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使用,但它在专业领域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历法的改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对时间的认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库,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