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1:00
改土归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改变土地的性质,使其回归原来的流动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改变事物的本质或状态,使其恢复到最初或更自然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改土归流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恢复或社会变革的比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讨论生态恢复或社会结构的变迁。
改土归流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土地的改变,也用于更广泛的社会和心理层面。
在传统文化中,改土归流**体现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倡导环境保护和社会正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自然恢复的力量和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它鼓励人们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来实现更好的未来。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一个社区绿化项目,我们努力通过种植本地植物来实现改土归流,让社区环境更加宜居和生态友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片荒芜之地,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改土归流,绿意盎然,生命之歌再次响起。”
想象一片曾经荒芜的土地,经过人们的努力,逐渐恢复了绿色和生机。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自然风景的照片或舒缓的自然声音来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turn to nature”或“restore to its original state”,虽然这些表达没有改土归流那么具体和富有诗意,但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概念。
改土归流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土地的改变,也象征着社会和心理层面的转变。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关注自然和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归】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