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0:34
正义凛然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正义”和“凛然”两个词组成。其中,“正义”指的是公正、正当的道理或行为,而“凛然”则形容态度严肃、庄重,令人敬畏。结合起来,“正义凛然”形容一个人或行为非常正直,态度严肃,令人尊敬。
“正义凛然”作为一个成语,其使用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道德和法律的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正义一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正义凛然”这个词汇在强调个人或集体的道德行为时尤为重要,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正直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尊敬的感觉,联想到的是那些坚守原则、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社区会议上见到一位居民代表正义凛然地提出反对意见,最终促使社区做出了更公正的决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中,他正义凛然,如松立于峭壁,不屈不挠。”
想象一位法官在法庭上正义凛然地宣判,背景音乐可能是庄严的进行曲,画面则是法官严肃的面容和法庭的庄重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ghteous and awe-inspiring”,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相似的严肃和尊敬的情感。
“正义凛然”这个词汇在强调道德和法律的严肃性方面非常重要,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正直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只是见群丐~,不禁大有所感,觉得前时戏弄丐帮弟子,倒是自己的不是了。(金庸《神雕侠侣》第十二回)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3.
【凛】
(形声。从仌(bīng)冰。禀(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 、 《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其性为凛。 、 《风俗通·究通》-寒则凛冻。 、 潘岳《悼亡诗》-凛凛寒风升。 、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组词】
凛冽、 凛栗、 凛秋、 凛气、 凛寒
4.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