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8:3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8:31:00
“凛不可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态度严肃,不可侵犯。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的威严或尊严非常高,不容许被轻视或侵犯。
“凛不可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凛”字原意为寒冷,引申为严肃、威严;“不可犯”则直接表示不可侵犯。这个成语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用以形容人的威严或事物的尊严。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凛不可犯”这个词汇在描述领导、长辈或重要场合时经常被使用,强调其不可轻视的地位。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威、尊严和不可侵犯的形象。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敬畏或尊重的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描述一位严肃的老师时使用过这个词汇,以表达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学术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他的身影凛不可犯,如同一座守护着古老秘密的石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着军装、面容严肃的将军,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给人一种凛不可犯的感觉。在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进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penetrable aura”或“majestic presence”,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威严和不可侵犯的感觉。
“凛不可犯”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度威严和尊严的人或事物。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一种不可轻视的氛围。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于尊严和威严的重视,以及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这一表达。
青松守节见临危,正色凛凛不可犯。
康熙的脸色突然变得神情冷峻,~。
1.
【凛】
(形声。从仌(bīng)冰。禀(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 、 《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其性为凛。 、 《风俗通·究通》-寒则凛冻。 、 潘岳《悼亡诗》-凛凛寒风升。 、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组词】
凛冽、 凛栗、 凛秋、 凛气、 凛寒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可】
4.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