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6:56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其性能优于各组成材料单独使用时的性能。复合材料通常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组成,增强材料提供强度和刚度,基体材料则提供支撑和保护。
在专业领域,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建筑和医疗设备等行业。例如,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在航空航天领域用于制造轻质、高强度的部件。
在文学中,复合材料可能被用作比喻,形容某种结合了不同特质的复杂系统或结构。
在口语中,复合材料可能被提及,尤其是在讨论技术创新或产品特性时。
同义词:
反义词:
复合材料的概念自古就有,例如古代的混凝土就是一种复合材料。现代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中叶,随着科技进步,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复合材料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材料性能不断追求的科技进步。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度和可回收性而受到重视。
复合材料常与高科技、创新和未来感联系在一起。它代表了人类对材料科学的探索和突破,给人以积极、进步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复合材料的应用无处不在,如碳纤维自行车、玻璃钢船只等。这些产品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诗歌中,可以将复合材料比喻为不同文化或思想的融合,如“我们的社会是一块复合材料,由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的创新交织而成。”
复合材料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高科技实验室中的精密仪器,或是飞机机翼的流线型设计。听觉联想可能是制造过程中机器的嗡嗡声或是复合材料断裂时的清脆声。
在不同语言中,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应用基本一致,但其具体名称和术语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德语中,复合材料被称为“Verbundwerkstoffe”。
复合材料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复合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3.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
4.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