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37
复婚:指已经离婚的夫妻双方重新恢复婚姻关系,再次成为法律认可的夫妻。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复婚可能被用作情节转折点,象征着人物关系的和解与重生。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复婚通常是一个直接的表述,用于描述夫妻双方决定重新在一起的情况。 专业领域:在法律领域,复婚涉及一系列法律程序,包括撤销离婚判决、重新登记婚姻等。
同义词:再婚、重婚(但“重婚”通常指非法的重复婚姻) 反义词:离婚、分居
词源:复婚一词由“复”和“婚”组成,“复”意为再次,“婚”意为婚姻,合起来即表示再次婚姻。 演变: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复婚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接受,成为一种解决婚姻问题的途径。
在某些文化中,复婚可能被视为家庭的稳定因素,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在其他文化中,复婚可能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
复婚可能引发复杂的情感反应,包括希望、担忧、喜悦和不确定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和解、成长和新的开始。
个人经历中,复婚可能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过程,涉及双方的深刻沟通和理解。
在诗歌中,复婚可以被描绘为“破碎的镜子重新拼合,映出更深的理解与爱”。
视觉:复婚可能让人联想到婚礼的场景,充满鲜花和喜悦的面孔。 听觉:婚礼进行曲或浪漫的音乐可能与复婚的场景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复婚的接受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复婚被视为个人选择,而在某些亚洲文化中,复婚可能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
复婚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涉及法律程序,还触及情感、文化和个人成长等多个层面。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反映了人类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婚】
(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
妻之家。
【引证】
《说文》。王筠句读:“下文:姻,婿家也。”-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