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8:23
握节: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握”和“节”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可能是“握住节杖”或“掌握节制”。在古代,节杖是权力的象征,握节可能意味着掌握权力或控制。
在文学作品中,握节可能被用来象征权威或领导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握节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官员或君主的行为。
同义词:掌握、控制、领导、指挥 反义词:放任、失控、无序、被动
握节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的政治文化,节杖作为权力的象征,握节即掌握这种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任何形式的控制或领导。
在古代,握节可能与或官员的权威形象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领导或控制行为,尤其是在强调权威和秩序的场合。
握节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领导力和责任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领导者的尊重和对秩序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握节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领导力或权威时,这个词汇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诗歌中,握节可以被用来象征领导者的形象:
握节在手,责任在肩, 引领众人,共赴前程。
握节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手持节杖的形象,这种视觉形象可能伴随着庄重和权威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权杖”(scepter)等,它们都象征着权力和领导。
握节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在描述权威和领导时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了解这个词汇的背景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的语境中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的概念。
1.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