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5:00
“亡国奴”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灭亡后,其国民成为其他国家的奴隶或被统治者。这个词汇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和情感色彩,用来形容那些在政治、军事或文化上失去自主权,被迫屈服于外来统治的人民。
“亡国奴”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亡国”和“奴”两个词组成。在历史上,这个词汇主要用来描述战败国的人民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也用来形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失去自主权的群体。
在历史上,“亡国奴”这个词汇常常与民族屈辱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民对于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烈追求。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和民族悲情,让人联想到历史的苦难和民族的抗争。它激发了对于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反思历史教育中的民族主义情感,或者在讨论国际关系时作为一个警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亡国奴”来表达对历史的哀思和对未来的希望,如:“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是亡国奴,但心中的火焰永不熄灭。”
结合历史纪录片或战争电影的片段,可以更好地理解“亡国奴”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战火纷飞的场景和人民的哀号。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ubjugated people”或“conquered n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被征服和压迫的含义。
“亡国奴”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强烈的情感符号,它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自由和独立,同时也激励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和文化的脉络。
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
我不想当~。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奴】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 、 《周礼·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从群奴而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庸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