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21:3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21:33:00
词汇“握符”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握”通常指的是用手抓住或持有某物,“符”则可以指代符号、符咒、符文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结合这两个字,“握符”可能指的是持有某种象征性的物品或符号。
“握符”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持有或掌握某种符咒或符文,这种符咒或符文通常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或功能,比如在**、魔法或某些文化传统中。
由于“握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持有某种具有特殊力量的物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化或社群中。在专业领域,如神秘学、**研究或民俗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会有更具体的应用。
由于“握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握”和“符”这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描述特定的行为或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传统中,握符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比如在仪式中持有特定的符咒以祈求保护或力量。这种行为可能与特定的信仰体系或仪式传统相关。
握符可能让人联想到神秘、力量、保护等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或是对古老传统的敬畏感。
由于“握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太容易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如果某人在研究或参与特定的文化或**活动时,可能会遇到与握符相关的实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下,我握符而立,
符文闪烁,如星辰指引。
古老的咒语在心中回响,
握符之力,穿越时空的界限。
握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符咒、神秘的仪式、或是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复杂的符文图案;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咒语声或是仪式中的鼓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和使用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olding a talisman”或“wielding a charm”,而在东方文化中,可能会有更多与符咒相关的词汇。
“握符”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意义和用法可能较为特定和有限。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或社群的语言惯和传统。尽管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不多,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它可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功能。
1.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