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9:26
歧路他乡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陌生的地方走上岔路”。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身处异地,面对选择时感到迷茫或困惑的情境。
在文学作品中,歧路他乡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异乡的孤独和迷茫,如在诗歌或小说中表达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生活中遇到选择时的困惑。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探讨个体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问题。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加强调迷茫和不确定性,而反义词则强调归属感和确定性。
歧路他乡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歧路”指的是分岔的道路,“他乡”则指的是远离家乡的地方。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歧路他乡 常常与离乡背井、漂泊无依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未知的恐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也常用来描述移民或旅居者的心理状态。
歧路他乡 这个词组给我带来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无助和彷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有一次独自旅行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那种初到贵地的感觉就像是身处歧路他乡,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和探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歧路他乡的夜里, 星光指引我前行。 每一步都是未知的旅程, 但心中有光,不惧黑暗。
歧路他乡 这个词组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一个分岔路口,四周是陌生的风景,夜空中星星点点。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抒情的、带有探索感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t a crossroads in a foreign la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情境是相似的。
歧路他乡 这个词汇在表达迷茫和陌生感方面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共同心理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某穷途异县,歧路他乡,非无阮籍之悲,诚有杨朱之泣。
1.
【歧】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 、 张衡《思玄赋》-歧趾而胪情。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
【他】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引证】
《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某以非他故。 、 《仪礼·士虞礼记》-他用刚日。
4.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