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7:55
歧视:指基于个人的种族、性别、年龄、**、文化、身体条件、社会地位或其他特征,对他人进行不公平或不平等的对待。这种行为通常是基于偏见或刻板印象,而不是基于个人的实际能力或品质。
歧视一词源自拉丁语“discriminare”,意为“区分”或“辨别”。在1*世纪引入英语后,逐渐演变为指代不公平的区分或对待。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歧视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例如,美国的种族歧视历史深远,影响了社会的多个层面。
歧视一词往往引发负面情感,如愤怒、悲伤和无力感。它提醒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性别歧视的例子,例如在职场中,女性同事因为性别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诗歌中,歧视可以被用来表达对不公的抗议:
在偏见的阴影下, 真理的光芒黯淡无光。 我们呼唤平等, 让每颗心自由飞翔。
歧视可能让人联想到黑白的对比图像,象征着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分裂。音乐方面,一些抗议歌曲如鲍勃·马利的“Get Up, Stand Up”传达了对歧视的反抗。
在不同文化中,歧视的表现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某些亚洲文化中,年龄和资历可能被过度重视,导致对年轻一代的歧视。
歧视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也激励我们追求更平等和包容的社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培养公正和同情心至关重要。
1.
【歧】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 、 张衡《思玄赋》-歧趾而胪情。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