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7:32
“危急存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危险紧急关系到生存或灭亡”。它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生死攸关的情境,通常用来描述国家、组织或个人面临的严重危机,这种危机可能导致其存在的基础受到威胁。
在文学作品中,“危急存亡”常用于描述战争、政治斗争或自然灾害等重大,强调情境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个人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如经济危机、健康问题等。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军事学、危机管理等,这个词汇则用于分析和讨论具体的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生死攸关”更强调生命的存亡,“千钧一发”则强调危机的紧迫性。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与“危急存亡”相反的情境,即安全和稳定。
“危急存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构成的每个字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极端危机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危急存亡”常常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体现了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价值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于强调在危机时刻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担忧,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极端的危险状态。联想可能包括战争、灾难、紧急救援等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过“危急存亡”的情况,当时我们面临项目失败的威胁,但最终通过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成功克服了困难。
在诗歌中,可以将“危急存亡”融入描述自然灾害的诗句中,如:“山崩地裂声如雷,危急存亡一瞬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或灾难的画面,人们在废墟中挣扎求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急警报声或人们的呼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fe-and-death situation”或“critical juncture”,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危急存亡”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危急存亡”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极端危机的情境。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传达情感和信息方面的作用。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当这个~,不顾性命的时候,还不振作起精神来,一致对外吗?!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3.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4.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