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11
“下半夜”字面意思指的是夜晚的后半段时间,通常是指午夜之后到天亮之前的时间段。这个词汇强调了时间的后半部分,与“上半夜”相对应。
“下半夜”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结构简单明了,由“下半”和“夜”两个词组成,没有复杂的词源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方式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下半夜”常常与勤劳、熬夜工作或夜生活联系在一起。在一些传统观念中,下半夜也被认为是阴气较重的时段,与一些迷信或神秘相关联。
“下半夜”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和孤独。它让我联想到星空、寂静的街道和独自思考的时刻。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我在描述夜晚场景时的表达方式。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我在下半夜独自散步,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星空异常明亮。那次经历让我对“下半夜”有了更深的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半夜”:
下半夜的寂静中,
星星低语,
月光轻抚着沉睡的城市,
我在夜的边缘,
寻找失落的梦。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下半夜的街道上行走,星空在头顶闪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虫鸣或远处的车声。
在英语中,“下半夜”可以对应为“late at night”或“after midnight”。不同文化中,对于夜晚时段的划分和命名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下半夜”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常用且富有情感色彩的表达。它不仅指代时间,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个人的联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和富有情感地描述夜晚的场景。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3.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