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2:03
下剩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剩下的、余下的部分。它通常用来描述在某个过程或**之后剩余的物品、时间、金钱等。
“下剩”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结构为“下”表示位置或状态的降低,“剩”表示剩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节约和珍惜资源是一种美德,因此“下剩”的概念常常与节俭和可持续性联系在一起。在社会生活中,合理利用下剩的资源被视为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下剩”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或遗憾的情感,因为它常常与不完整或结束的事物相关联。然而,它也可以唤起对未来利用或新开始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下剩”来描述我如何处理未用完的食材或时间,例如,我会说“我把下剩的蔬菜做成了汤”或“利用下剩的时间阅读了一本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剩”:
月光洒下,照亮了下剩的夜晚, 星辰稀疏,点缀着孤独的苍穹。
在英语中,“下剩”可以对应为“leftover”或“remaining”,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对“下剩”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剩余的概念,也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剩余资源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我的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剩】
(形声。从刀,乘声。本义:剩余;余下)。
同本义。
【引证】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清·洪亮吉《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
【组词】
剩员、 剩语、 剩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