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07
“断梗飘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断了的茎秆和飘浮的萍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无依无靠,四处漂泊,生活不稳定,没有固定的居所或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断梗飘萍”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或流浪生活,如在古代诗词中形容游子的漂泊。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生活的不稳定或职业的不固定。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缺乏社会支持或心理归属感的人群。
同义词:流浪、漂泊、无依无靠 反义词:安居乐业、稳定、扎根
同义词中,“流浪”和“漂泊”更侧重于物理上的移动,而“无依无靠”则强调情感和社会支持的缺失。反义词则表达了稳定和有归属感的状态。
“断梗飘萍”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断梗飘萍”常与游子、离乡背井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和故乡的深厚情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因工作、战争或自然灾害而被迫迁移的人群。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们,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因为工作原因频繁搬家,他们的生活就像断梗飘萍,总是在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生活如断梗飘萍,在风雨中飘摇不定,寻找着那片能让他扎根的土地。”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水面上,几片断梗飘萍随波逐流,无助地漂浮。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水面,带着淡淡的哀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ifting like a leaf”或“rootless”,都传达了类似的漂泊和不稳定的意思。
“断梗飘萍”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无依无靠和漂泊的状态,它在文学和社会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对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想归海楼船未有期,梦与飘风会,似断梗飘萍谁可系。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梗】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引证】
《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
3.
【飘】
(形声。从风,票声。本义:旋风;暴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飘,回风也。…盘旋而起。 、 《素问·六元正纪论》-少阳所至为飘风。 、 《尔雅》-回风为飘。 、 《诗·小雅·何人斯》-其为飘风。 、 《汉书·蒯通传》-飘至风起。 、 《老子》。注:“飘风,疾风也。”-飘风不终朝。
【组词】
飘风、 飘骤、 飘风骤雨
飘扬,飞扬。
【引证】
《世说新 语·容止》-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组词】
飘姚、 飘瓦、 飘袖、 飘旋、 飘逝、 飘翔、 飘登、 飘絮、 飘瞥
4.
【萍】
(会意兼形声。从水,苹,苹亦声。本义:浮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萍,苹也。水草也。 、 《礼记·月令》。注:“蓱,萍也。其大者曰蘋。”-蓱始生。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萍合、 萍浮、 萍飘梗泛、 萍迹、 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