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4:28
“从中作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中间制造障碍或干扰。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在某个过程中故意设置障碍,阻碍事情的顺利进行。
“从中作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故意阻碍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词汇带有负面色彩,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合作或故意破坏他人努力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或不受欢迎的。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诚实和自私的行为。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词汇来强调某人的不良行为对整体情况的影响。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在项目中从中作梗,导致团队效率低下。这件事让我深刻理解到团队合作中信任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合作的田野上,有人悄悄撒下梗, 希望的种子,被阴谋的阴影笼罩。”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团队合作的画面中,偷偷地在背后放置障碍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加场景的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abotage”或“create obstacle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相似的阻碍和破坏的意味。
“从中作梗”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准确地描述和批评那些故意阻碍他人努力的行为。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维含义和应用场景。
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畏其从中作梗也。
英、美两公使不免恐慌,暗想日、俄两国~,定是不怀好意。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梗】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引证】
《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