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8:45
词汇“愧悦”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合成词,由“愧”和“悦”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愧”字通常表示羞愧、内疚或感到对不起某人;“悦”字则表示高兴、愉快或满意。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愧悦”可能指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即在感到羞愧的同时也有某种程度的愉悦或满足。
由于“愧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一种既自责又欣慰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语境或对话中。
由于“愧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创词汇,用于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人们可能会更加重视道德和伦理,因此“愧悦”这种情感状态可能会被更多地提及和探讨。例如,在强调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的文化中,个人成就可能会伴随着对团队的内疚感。
“愧悦”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既有成就感也有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它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成功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
由于“愧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在反思个人成就与道德责任时,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愧悦”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内心冲突,例如:
由于“愧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关联到特定的视觉或听觉形象。然而,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这种情感,例如通过绘画中的人物表情或音乐中的旋律变化来传达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愧悦”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状态可能存在,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需要通过描述性的句子来表达这种情感,如“guilty pleasure”或“conflicted satisfaction”。
“愧悦”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探讨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愧】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引证】
《礼记·儒行》-小则如愧。 、 《诗·大雅·抑》-尚不愧于屋漏。 、 《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 、 《魏书·列女传》-虽颜惭未知心愧。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 清·周容《芋老人传》-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下恐愧吾师矣。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兹游快且愧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兼愧贵家子。
【组词】
愧心、 愧悔、 愧服、 愧灼、 愧天作人
2.
【悦】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系传统论》-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
“说”、“悦”古今字。
【引证】
枚乘《七发》-客见太子有悦色也。 、 《孙子》-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 、 《韩非子·喻老》-桓侯又不悦。 、 《三国志·诸葛亮传》-张飞等不悦。 、 《资治通鉴》-权大悦。
【组词】
悦心、 悦情、 悦笑、 悦喜、 悦畅、 悦乐、 悦泽、 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