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7:15
断案: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对案件进行判断和裁决,通常涉及法律、司法领域。在法律语境中,断案指的是法官或仲裁者根据法律和事实对案件作出判决或裁决的过程。
断案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断”意味着决定或判断,“案”指的是案件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法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并保持其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断案通常与公正、法律和秩序联系在一起。它代表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法律的尊重。
断案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法官的锤子声、正义的天平,以及对真相的追求。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断案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指代对某个争议或问题的最终决定,例如在家庭或工作中的决策过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正义的天平上,
法官的锤子轻轻落下,
断案的声音,
回荡在法庭的每个角落。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djudication”或“ruling”,它们在法律语境中也有类似的含义。
断案作为一个法律术语,代表了法律体系中的核心过程,即对案件的最终判决。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与正义、公平和法律秩序紧密相关。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对于理解法律和社会正义至关重要。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