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4:28
木杖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用木材制成的长条形支撑物,通常用于辅助行走或作为象征性的物品。它可以是简单的拐杖,也可以是装饰性的权杖。
木杖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木”和“杖”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木材和长条形物品。在古代,木杖常被用作行走辅助工具,后来也发展出象征性的用途。
在许多文化中,木杖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魔法师的魔杖代表着魔法和神秘力量;在东方文化中,老人的拐杖可能象征着智慧和经验。
木杖可能让人联想到老年人的形象,带来一种温馨和关怀的情感。同时,它也可能让人想到魔法师的神秘和力量,带来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木杖可能被用作辅助行走的工具,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士。在特殊场合,如戏剧表演或角色扮演中,木杖也可能被用作道具。
在诗歌中,木杖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
木杖轻敲,岁月悠悠, 智慧之光,随行不休。 魔力流转,神秘之手, 杖尖轻点,世界变奏。
木杖可能让人联想到木头的质感和敲击地面的声音,带来一种坚实和稳定的感觉。在视觉上,木杖的纹理和形状也可能引发人们对自然和工艺的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木杖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魔法文化中,魔杖是重要的象征;而在东方文化中,拐杖可能更多地与老年人和智慧相关联。
木杖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用途,还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木杖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相关的情感和信息。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杖】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杖,持也。 、 《书·牧誓》-王左杖黄钺。 、 《汉书·韩信传》-杖剑从之。 、 《汉书·武帝纪》-杖斧。
【组词】
杖斧、 杖楫、 杖斧之臣、 杖策、 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