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16
垂耳 的字面意思是指耳朵向下垂落的状态。在生物学中,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些动物(如狗、兔子等)耳朵的自然形态,即耳朵不是竖直的,而是柔软地垂挂在头部两侧。
“垂耳”一词在中文中直接描述了耳朵下垂的状态,其词源较为直观,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oopy ears”或“floppy ears”。
在宠物文化中,垂耳狗(如比格犬、巴塞特猎犬)因其可爱的外观和温顺的性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些文化中,垂耳也可能被视为某种动物特征的象征,如忠诚或温柔。
“垂耳”往往给人以柔和、温顺的印象,可能让人联想到无害的小动物或是需要安慰的人。这种形象常常与温馨、宁静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公园里看到一只垂耳狗,它的耳朵随着它的步伐轻轻摇摆,给人一种非常放松和愉悦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垂耳”:
垂耳的月亮,轻轻挂在夜空, 它的光芒,温柔地抚摸着大地。
结合图片,我们可以想象一只垂耳狗的温柔眼神和柔软的耳朵;在音乐中,轻柔的钢琴曲可能与“垂耳”的宁静形象相得益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耳朵下垂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例如,英语中的“droopy ears”或“floppy ears”与中文的“垂耳”相对应。
“垂耳”这个词汇简洁地描述了一种常见的动物特征,它在不同的语境中都能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形象。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