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32:38
“临难不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面对困难或危险的时候不逃避。基本含义是指在遇到挑战或危险时,勇敢地面对,不退缩,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临难不避”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勇气和决心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勇敢面对困难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勇”的价值观,即在面对困难时应该表现出勇气和决心,而不是逃避。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形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勇气和决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些困难,那时我选择了临难不避,最终克服了挑战,这种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这个成语所传达的价值观。
在诗歌中,可以将“临难不避”融入到描述英雄形象的诗句中:
风起云涌时,英雄临难不避,
剑指苍穹,心怀壮志凌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战士在战场上勇敢面对敌人的场景。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让人联想到勇敢前进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ce the challenge head-on”或“brave the storm”,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勇气和决心是相似的。
“临难不避”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气和决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其在文化和语言中的价值。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1. 【临难不避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