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40
“义形于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正义或情感表现在脸上。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内心情感或态度非常明显,无法掩饰,直接反映在面部表情上。
“义形于色”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内敛”和“含蓄”,因此“义形于色”有时被视为不够成熟或不够圆滑的表现。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时被认为是真诚和可信赖的标志。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因为它强调了真诚和直接的情感表达。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依然坚持正义和真理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义形于色,每次看到他,都能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义形于色,/ 心之所向,无言以表。/ 岁月如歌,真情不老,/ 在每个微笑中,找到你的影子。”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那些充满情感的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或泪眼。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充满情感的音乐,如悲伤的小提琴曲或欢快的钢琴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意思是指某人非常容易表露自己的情感,这与“义形于色”有相似之处。
“义形于色”这个成语强调了情感和态度的直接表达,这在现代社会中有时被视为真诚和可信赖的标志。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表达。
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吴荪甫“~”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
魏文帝称帝,陈群面带愁容,文帝问他:“朕顺应天命即位,你为什么不高兴?”陈群回答说:“臣和华歆铭记先朝,现在虽然欣逢盛世,但是怀念故主恩义的心情,还是不免要流露出来。”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