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9:12
册子:通常指装订成册的小型书籍,可以是印刷品或手抄本,内容通常较短,如手册、目录、小册子等。
册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用竹简或木简编成的书籍。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普及,册子逐渐演变为指装订成册的纸质书籍。
在**传统文化中,册子常与学问、知识传承相关联,如“四书五经”中的每一部都可以称为一册子。在现代社会,册子常用于宣传、教育等领域。
册子给人以精致、便携的印象,常与学*、阅读、收藏等积极情感相关联。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怀旧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册子常用于旅行时携带的旅游指南,或是工作中使用的操作手册。
诗歌:
在岁月的长河中,
一册子诗集,
承载着千年的梦。
故事:
他打开那本古老的册子,每一页都记载着家族的秘密。
视觉:想象一本精致的册子,封面可能绘有古典图案,内页泛黄,散发着岁月的气息。
听觉:翻阅册子时,纸张摩擦的声音,或是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册子”可以对应为“booklet”或“pamphlet”,用法相似,但“pamphlet”更偏向于指宣传性质的小册子。
册子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书籍的基本概念,还蕴含着文化传承和知识传递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深化对文化传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