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4:57
书册:指装订成册的书籍,通常包含多页纸张,用于记录文字、图像或两者兼有。它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书册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书”指书写或书籍,“册”指装订成册的纸张。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册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作一个正式或文学性的词汇。
在*文化中,书册一直被视为知识的象征,与学和教育紧密相关。在古代,书册是贵族和士人阶层的重要财产,而在现代,书册仍然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书册常带给我一种宁静和深邃的情感,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情感和思想的寄托。每当我翻开一本书册,总能感受到一种与作者对话的奇妙体验。
在我的生活中,书册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无论是在旅途中,还是在夜晚的床头,书册总能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和启发。
诗歌:
在书册的页间,
我找到了时间的秘密,
每一行字,
都是岁月的痕迹。
书册的视觉联想常与图书馆、书架和翻页的声音相关。想象一下,在一个安静的图书馆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上,翻动书页的沙沙声,这些都是书册带来的美好体验。
在英语中,“书册”可以对应为“book”,虽然在日常使用中,“book”更为常见,但“book”同样承载着知识、文化和历史的重量。
书册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和情感的传递者。通过对书册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书册不仅是学*的工具,更是心灵的慰藉和思想的启迪。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册】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