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0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08:45
垂柳:垂柳是一种柳树,其特点是枝条细长柔软,自然下垂,随风摇曳。在汉语中,“垂”字表示向下垂落,“柳”字则指柳树。因此,“垂柳”字面意思就是枝条下垂的柳树。
“垂柳”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直接反映了其形态特征。柳树在**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常被用于诗词歌赋中,象征着柔美和生命力。
在**文化中,垂柳常与春天、生机、女性柔美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在古代诗词中,垂柳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或思念之意。
垂柳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情感联想。它随风摇曳的姿态常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在日常生活中,垂柳常出现在公园、湖边等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憩环境。例如,我曾在一次春游中,坐在垂柳下读书,享受着自然的宁静。
诗歌: 春风轻拂垂柳枝, 绿丝飘摇似梦思。 湖光山色共长天, 一抹柔情入画诗。
垂柳的视觉形象常与柔和的绿色、细长的枝条联系在一起。听觉上,风吹过垂柳时发出的沙沙声,常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柳树和垂柳都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如生命力、柔美等。在西方文化中,柳树也常被用于表达悲伤或离别的情感。
垂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垂柳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观,传达情感和意境。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柳】
(形声。从木,丣(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同本义 ,柳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
【引证】
《说文》-桺,小杨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组词】
柳花、 柳黄、 柳陌花街、 柳绿、 柳眼、 柳下、 柳火、 柳市、 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