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5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4:24
词汇“兼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兼圻”进行深入分析:
“兼圻”由两个字组成:“兼”和“圻”。
结合起来,“兼圻”指的是同时管理或涉及多个边疆地区。
在古代文献中,“兼圻”常用于描述官员或君主同时管理多个边疆地区的情况。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权力或职责范围广泛。
“兼圻”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在描述官员职责和权力范围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边疆地区的管理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兼圻”这个词反映了古代官员职责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兼圻”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权威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边疆英雄或贤明的君主。
由于“兼圻”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历史研究或古代文献翻译中,了解这个词的意义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边疆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兼圻”来增添文学色彩:
边疆月下兼圻地,
将军帐中夜未眠。
结合古代边疆的图片或古风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兼圻”这个词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兼圻”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同时管理多个地区的类似表达。
“兼圻”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了解它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古雅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圻】
边际。 同: 垠
【引证】
《淮南子·倏真》-四达无境,通于无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