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0:3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0:33:37
词汇“止道”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止道”字面意思是指停止或禁止的道路。在某些语境中,它可能指的是一条被封闭或禁止通行的道路,或者是一种比喻,表示某种行为或活动的停止。
由于“止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止”(停止)和“道”(道路)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禁止通行的道路。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止道”可能与交通规则、安全意识或城市管理有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止道”可能带来一种不便或阻碍的感觉,因为它意味着无法通行或需要绕道。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道路施工或封闭,我们可能会实际遇到“止道”的情况,需要寻找替代路线。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止道”比喻为人生中的障碍或转折点,需要勇气和智慧去克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被围栏或路障封闭的道路,带来一种封闭和限制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closed road”或“no entry”。
“止道”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明确的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并在特定情况下准确传达信息。
1.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