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0:0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0:03:38
“倍道兼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加倍地赶路,同时走两条路。基本含义是指做事非常迅速,不浪费时间,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或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倍道兼行”常用来形容人物行动迅速,效率高,如在《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北伐时的行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时间管理中,可能会用来强调高效和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倍道兼行”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倍道而兼行,一日而驰千里。”原意是指军队行军速度极快,后来泛指做事迅速,不拖延。
在**文化中,效率和勤奋是被高度推崇的价值观。因此,“倍道兼行”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激励的。它让我联想到高效和勤奋,激励我在工作和学*中追求更高的效率。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使用“倍道兼行”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高效利用时间,不拖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时光如梭,倍道兼行,不负韶华,不负卿。”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人在繁忙的都市中快速行走,手中拿着多个文件夹,脸上带着专注的表情。听觉上,可能是快节奏的音乐,如电子舞曲,强调速度和节奏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ultitasking”或“working at breakneck speed”,但这些表达没有“倍道兼行”那种文化深度和历史背景。
“倍道兼行”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高效行为的词汇,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勤奋和效率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传达高效和勤奋的理念。
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1.
【倍】
(形声。从人,(tǒu)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倍,反也。 、 《周髀算经下》-倍正南方。 、 《史记·淮阴侯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3.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4.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