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2:41
打下手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工作中协助主要工作人员,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任务或项目中担任次要角色,帮助主要执行者完成工作。
“打下手”这个词汇起源于日常劳动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中的辅助工作。
在**文化中,“打下手”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强调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的角色和贡献都是重要的。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合作的,它让我联想到团队精神和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学校的项目中打下手,帮助团队完成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这让我学到了很多实践技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打下手,拾起智慧的贝壳,编织成未来的帆。”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忙碌的厨房,有人在切菜,有人在炒菜,分工明确,和谐有序。听觉上,可能是锅铲碰撞的声音,水流的声音,以及人们的交谈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sist”或“help out”,但“打下手”更强调了辅助性和次要性。
“打下手”这个词汇虽然描述的是辅助性工作,但它强调了在任何团队或项目中,每个人的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