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6:51
“打个照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两个人见面时互相看一眼,通常用来形容短暂的见面或相识。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一种简短的、表面的交流,不一定涉及深入的交谈或了解。
“打个照面”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打”(做某事)、“个”(量词)和“照面”(见面)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照面”已有见面的意思,而“打个照面”则是后来形成的固定搭配,用以强调见面的短暂性和表面性。
在*文化中,人们重视深入的交流和了解,因此“打个照面”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交流的浅和不充分。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之间的交流往往更加简短和表面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轻松和随意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经意的、偶然的相遇,这些相遇虽然短暂,但有时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旅行中与一位老朋友打了个照面,我们只是简单地打了招呼,没有时间深入交谈,但那种偶遇的感觉让我感到非常温馨和愉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人潮中打了个照面,你的微笑如晨曦般温暖。”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两个人在人群中短暂对视的画面,或者是那种在繁忙街头偶然相遇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群中的嘈杂声和短暂的问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change a glance”或“pass by”,但这些表达没有“打个照面”那种强调短暂和表面交流的意味。
“打个照面”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趣的工具,它帮助我描述那些简短而不深入的交流场景。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表达人际交往中的细微差别。
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新妆方罢……恰好与凤生~。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个】 用于“自个儿”(zìgěr)。
3.
【照】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照,明也。 、 《诗·小雅·正月》-亦孔之炤。 、 《诗·陈风·月出》-月出照兮。 、 《庄子》-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 、 《郯令景君阙铭》-远近照闻。 、 《谯敏碑》-盛德炤明。 、 《荀子·修身》-炤之以祸灾。
【组词】
照彻、 照澄
照射,照耀。
【引证】
《淮南子·本经》-照耀煇煌。 、 《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日月递炤。 、 《楚辞·灵怀》。注:“知也。”-指日月使延照兮。 、 《乐府诗集·陌上桑》-照我秦氏楼。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 、 明·魏禧《大铁椎传》-星光照旷野。 、 清·姚鼐《登泰山记》-日照城郭。
【组词】
回光反照;照烂、 照覆、 照焕、 照夜、 照灼
4.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