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1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11:17
扒窃:指在公共场所或他人不注意时,秘密地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一种非法的、不道德的行为,涉及到盗窃的范畴。
扒窃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扒”(用手或工具轻轻地抓取)和“窃”(偷取)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更侧重于描述具体的动作,而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种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扒窃被视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它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和安全感。在社会背景中,扒窃行为可能导致人们对公共安全的担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扒窃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诚实、危险和损失。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犯罪行为的恐惧和对个人安全的关注。
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与扒窃相关的情况,比如听闻朋友或亲人在公共场合财物被盗的经历,这些故事往往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在诗歌中,扒窃可以被用来象征人性的贪婪或社会的阴暗面:
在人潮涌动的街头, 扒窃的手,悄无声息, 偷走了信任的光芒, 留下了恐惧的阴影。
扒窃可能让人联想到拥挤的地铁车厢、快速移动的手指、紧张的气氛和警报声。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监控摄像头捕捉到的盗窃瞬间。
在不同语言中,扒窃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秘密地偷取他人财物——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pickpocket”和法语中的“vol à la tire”都是描述类似行为的词汇。
扒窃作为一个描述特定犯罪行为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还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维护个人和社会的安全。通过对扒窃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1.
【扒】
用手或用工具把东西聚拢或散开。
【引证】
《金瓶梅》-姐夫,去请你爹进来扒口子饭。
【组词】
扒草;把枯树叶扒在一起
从别人身上摸窃财物。
【引证】
巴金《我的哥哥李尧林》-他送给我一只旧怀表…不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给扒手拿走的。
【组词】
扒钱包
2.
【窃】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窃,盗自中出曰窃。 、 《墨子·公输》-敝舆而欲窃之。 、 《周礼·山虞》-凡窃木者有刑罚。 、 《礼记·礼运》-小臣窃。 、 《诗·桑中序》-相窃妻妾。 、 《书·微子》-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 、 陆机《辩亡论上》-奸臣窃命。
【组词】
窃窥、 失窃、 偷窃、 窃宝;窃铁、 窃药、 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