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0:30
词汇“漏言”的深入学*和分析如下:
“漏言”字面意思是指在说话时不小心泄露了不应该说的话或秘密。基本含义是指在不经意间透露了本应保密的信息。
“漏言”一词源于汉语,由“漏”和“言”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漏言”常被视为不谨慎或不成熟的表现,尤其是在涉及重要事务或秘密时。
“漏言”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后悔、尴尬或担忧,因为它可能导致信任的丧失或不良后果。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在朋友聚会时不小心漏言,透露了某个朋友的秘密,导致气氛一度尴尬。
在诗歌中,可以将“漏言”用于描述月光下,一位诗人无意中泄露了心底的秘密,增添诗意的神秘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紧张或惊讶的表情中,嘴巴微微张开,象征着“漏言”的瞬间。
在英语中,“slip of the tongue”或“letting the cat out of the bag”可以对应“漏言”的概念,但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漏言”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有应用的词汇,其负面情感和潜在后果使其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在不同场合中更加谨慎和有效地沟通。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